当前位置: 主页 > 国学研究 >

中秋之夜,共赏那轮曾经照过马远的月

2016-09-08 10:17:52    来源:未知    

南宋 马远 月下把杯图局部

空中高高地挂了一轮满月,满月是用金粉涂绘的,看起来金光熠熠,正照彻南宋的中秋之夜。

那是哪一年的中秋?

也许,是嘉定元年。

那年中秋

嘉定元年(1208年)的前一年,是开禧三年(1207年),那一年的年末,史书记载过一件震动南宋朝廷的大事。这件事发生的时候,宫廷画师马远大约38岁,常给马远画题诗的杨皇后大约46岁。

这皇后与画臣的合作是见于画史的。不过画史上没有确切的记载《月下把杯图》是不是他们的合作,此图甚至没有马远的署名,后世的人们只是凭据画上的皇后坤卦印和题句、马远式刚硬峻直的斧劈画法,断定这是马远所画、杨皇后题诗。

据说,这位宁宗杨皇后,自称杨妹子,是宋朝惟一能诗善写的皇后。她在嘉泰二年(1202年),突破外戚权臣韩侂胄的阻力成为皇后,在宝庆元年(1225年)退为太后,她当皇后,大概有二十四年。

据说马远是独得杨皇后宠爱的画师。杨皇后爱用马远的画送人,上面钤自己的印又题上自写的诗句,《南宋院画录》里记录着,这样的画大概总有二十来幅。马远虽出身五代绘画世家,然而祖上并无一件帝后御题,这样的荣宠,显然是极高的恩遇。

关于此事,诸家记载很多。只不过杨皇后的身份被记得甚为混乱。

清人孙承泽的《庚子消夏录》里说:马远在画院中最知名,画上常有杨妹子的题句。

马远,在画院中最知名,余有红梅一枝,蒨艳如生,杨妹子题一诗于上。按:杨妹子者,宁宗恭圣皇后之妹,书法类宁宗。凡御府马远画,多令题之。(笔者按:杨妹子是杨皇后本人还是妹子,至今无定论,本文倾向于是本人)

明人王世贞也在跋马远的名作《水图卷》时说:马远受命所绘的画上,多有杨娃题款。

凡远画进御,乃颁赐贵戚,皆命杨娃题署。(笔者按:杨娃又是另一讹误,此处的杨娃实为杨皇后本人)

这位书画史上至今扑朔迷离的杨皇后,不但才情过人,能写诗,能仿宁宗手迹,而且非常的有心计、有手段。

开禧三年(1207年)十一月,杨皇后联合史弥远、张鎡等人,下令禁军捕杀专权十三年、曾阻挠她“正位”的权臣韩侂胄——据说这圣旨是杨皇后摹仿宁宗笔迹自己撰写的,韩侂胄被杀后,宁宗后知后觉,却也无可奈何,并没有把她怎么样。

不久,宁宗下诏公布韩侂胄的罪状。韩侂胄既因罪被杀,他从前一手制造的庆元党祸(牵涉到朱熹、赵汝愚等士人)也就逐渐平反,已死者追赠殊荣,生还者起复原官。1208年,宁宗改元嘉定,表明新政的开始。这也是杨皇后干政的开始。

这时的杨皇后,大概颇有天地澄清、妖氛扫净、“万境相侵一笑休”的笃定和感慨。

而画中人执手相看的欢欣,若说是庆元党禁中罹祸士人的劫后重逢,也颇可理解。

这很可能是一幅由杨皇后出题,由马远完成于嘉定元年中秋节的、用于赏赐的合作作品,南宋皇家向来有惯例,在节庆日以“御书画扇”等物分赐诸阁分、宰执、亲王。

南宋 马远 月下把杯图

虽然,目前没有更多的证据实锤《月下把杯图》是否二人的合作以及确切的时间、以及这幅画到底赐给了谁,但杨皇后和马远的长期默契合作,确是无疑的,这种默契,有其偶然性,也有其必然性。

大概,一个是妙悟心意、能手到心到的绝代画手,一个是妙知画境、鉴赏力极高的女中豪杰,这两个传奇的人物生在了同一个时代,又因缘际会而成君臣,这是他们人生中的偶然。而历史的必然是, “百年永鉴不可忘,留与人间看扇影” (这是杨皇后晚年在马远《仙坛秋月坛》纨扇上的题诗) ,他们从人生的不同起点出发,休戚与共,一起经历、记录了南宋朝最后的盛衰。

一门五代皆画手乐

宋孝宗乾道六年(1170年),马远出生在一个山西籍画家家族中。这个画家家族简直和唐朝的斫琴手雷氏家族一样,强大的基因绵延了五六代之久。

马远,字遥父,号钦山,原籍山西,后居钱塘(今浙江杭州),是南宋时的画院待诏

马远的六代祖以上都是画佛像的,画得很好,在河中一带很有名气,被称为“佛像马家”。

他的五世祖马贲,在北宋元祐、绍宋年间以善画佛像、花禽、人物出名,辛弃疾的同学党怀英曾写过一首《题马贲画鸂图》: 双眠双浴水平淡,共看秋光卧两堤。谁信潇湘有孤雁,冷沙寒苇不成栖。

他的祖父马兴祖,是高宗绍兴年间的画院待诏,工花鸟,善人物,精鉴赏,精到什么程度呢?高宗拿到什么名画就会拿去让他鉴别。

    相关链接

    关于我们|联系我们|机构香港政府网查询|征稿启事|人员查询

    地址: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89号  邮编:100089  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10-56213305

    版权所有:Copyright 2004-2012 法制与新闻调查研究中心 www.fzcyzx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